学院针对就业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整理,供同学们参考,在求职时务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,确保就业安全。
一、从可靠性高的信息渠道收集就业信息
1.要通过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,如学校、当地教育、人事等政府部门举办的招聘会、发布的招聘信息。
2.通过求职网上获取的招聘信息,要注意甄别真假,投递简历前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,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核实。企业资质也可通过工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网查询。
3.对过分强调“形象与容貌”、提供“薪金过高”的招聘信息,一定要格外小心。
4.如信息中刻意留有招聘者手机电话,在简单沟通后便催促要求参加集中培训的,要多加留意。
5.对招聘信息有怀疑时应通过政府网站、行业网站和校园网站等多种渠道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,认真核实。
二、毕业生必须提高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
通过报刊、网络、人才市场收集的一些不知名用人单位的信息一定要进行核实,如查阅用人单位营业执照等合法登记手续、通过电话核实、通过单位周边群众了解单位情况、非正式走访单位等,利用多种方式,尽量较多地了解单位的内部情况和资料。招聘信息中如有以下情况,应谨慎辨别。例如:
1.招聘广告未列公司名称、地点,以邮箱代替者。
2.招聘条件宽松,没有资格限制,待遇优厚与岗位不成比例,极可能是陷阱。
3.强调高薪、高额业绩奖金的推销业,必须自行购买推销产品者,可能购买后无法退货,不赚反赔。
4.直销业须先缴付高额入会费或购买公司产品的,应慎重考虑。
5.在个人联系求职时对用人单位收取押金、保证金、体检费、服装费等费用的用人单位要慎之又慎。
6.对于公司就在本地,却不在公司洽谈而约在其他地方见面的,要引起警惕。对面试地点偏僻、隐密或是要求夜间面试的,皆应加倍小心。
7.单独外出面试、到外地求职、实习或参加招聘会,应先向学院请假,并登记去向、外出时间和具体的联络方式,并告诉同学或辅导员自己的去向及安排。如不能按时回来,应事先电话告知。
三、毕业生应谨慎保护个人信息
1.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谨慎流露个人信息,尤其在网上投递简历时对于本人的家庭住址、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要慎重填写。在发布个人简历时,要慎重考虑是否公布私人电话,特别是家庭电话,防止被骗。
2.对于本人的相关证件如身份证、学生证、毕业证、学位证等要妥善保管,防止用人单位无端扣押相关证件。
四、毕业生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
1.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、劳动法、劳动合同法、安全知识的学习。
2.签订就业协议时要谨慎,对于不合理的条款,特别是用人单位的附加条款要慎重,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。
3.毕业生签订协议时,一定要做好用人单位、存档单位的把关,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。
五、合同陷阱
1.当事人故意隐瞒企业真实情况的虚假合同。
2.签约主体不合法的无主体合同,企业未经过工商登记的。
3.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生育、生病、年老、失业、发生工伤等情况下的补偿与帮助不予明确,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推脱责任的无明确说明的合同。
4.不确定具体的月工资额,或不分层次对工资和资金进行各自设定,模糊工资和奖金界限,再或者以计件工资表现劳动报酬,但又不明确计件或定额的模糊工资合同。
六、其它方面
1.国家规定,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、抵押金、保证金等费用,对单位提出的收费要根据《劳动法》《合同法》和相关规定作出判断。
2.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招聘单位录用员工应与劳动者订立的是劳动合同,不是产品推销协议。毕业生要提高警惕,不要去签订以推广、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,更不要盲目签字,随意交钱。一旦上当受骗,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,寻求法律保护。
3.防范传销组织,切忌一夜暴富、急于求成的思想,以防危害个人人身财产安全。同学们要提高辨别真伪和防诱骗的能力,一旦发现非法传销活动,立即向学校或当地公安部门报告。
4.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时,应就协议中的条款内容与单位进行充分沟通,明确之后再填写清楚。